▲公立醫療機構取消門診預交金,有利于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。圖/新華社
到全國的公立醫院看門診,都不用先交錢了。
據報道,1月20日,國家衛生健康委財務司司長劉魁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,國家衛生健康委經過研究決定2025年3月起,全國的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取消門診預交金,將住院預交金降至同病種醫保患者個人自付的平均水平,來進一步減輕患者的就醫壓力。
門診預交金制度,肇始于20世紀80年代。當時,一些公立醫院設置這項收費制度主要有三個原因。一則,主要幫助醫院預先收取一部分費用,以覆蓋可能發生的醫療費用,確保醫療服務的順暢運行和醫院運營的資金流;二則,患者預交后,在一定程度上簡化繳費環節,在診療過程中無須多次排隊繳費,從而提升了就診效率。第三,還能有效防止惡意逃費,最大限度地減少醫院的經濟損失。
然而,隨著醫療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,以及患者家庭經濟條件的差異性,門診預交金這項制度安排,卻成了部分患者就醫的障礙。比如,一些醫院將門診預交金額設置為2萬-3萬元,很多患者出院的時候可能預交金額都未用完,甚至還有些家庭困難的患者,常因湊不夠預交金發愁。
所以,近年來,國家層面一直在優化和改進這項制度,引導各地逐步降低預交金收取額度,以進一步減輕患者就醫壓力。比如,過去針對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實行了“先診療后付費”政策,農村貧困患者在本地區住院治療期間不用預交費用,出院時只需結算個人自付部分,這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弱勢群體患者的看病負擔。
如今,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2025年全系統為民服務八件實事中,隆重推出了取消門診預交金,范圍覆蓋了全國所有的公立醫院,將醫保患者住院預交金額度降至同病種個人自付平均水平。
可以預見的是,隨著這項頗具“含金量”的公共政策全面實施,將改變傳統就醫模式。這不僅會大幅度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,醫療服務可及性會大大增強,也是對患者需求的積極回應。長遠來看,這也將會促進醫療服務市場公平競爭,促使醫療機構提供更加優質更加快捷的服務。
當然,在執行過程中,取消門診預交金的政策也可能會遇到一些挑戰。比如,醫療機構在資金流轉上可能會面臨一定壓力。又如,對于惡意欠費的患者,取消預交金可能會增加欠費的潛在風險,進而影響醫院的正常運營和醫療服務的持續提供。
對此,職能部門和醫院方面還需未雨綢繆,提前謀劃,找出應對破解之策,以保障這項制度安排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。
撰稿 / 吳睿鶇(職員)
編輯 / 徐秋穎
校對 / 付春愔
本文鏈接:http://m.020gz.com.cn/news-4-97-0.html取消門診預交金,讓患者就醫更便捷 | 新京報快評
聲明: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,不代表本站觀點,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。天上不會到餡餅,請大家謹防詐騙!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。
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點擊瀏覽器下方“”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“
”按鈕
點擊右上角QQ
點擊瀏覽器下方“”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“
”按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