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輻射、無須插管,僅通過一條柔性繃帶貼合胸部,就能在患者呼吸之間實時捕捉肺部通氣區域的動態阻抗變化,讓沉默的肺部“說話”。
近日,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姚佳烽團隊研發的“可穿戴肺功能實時成像儀”獲2024年度江蘇省技術轉移聯盟“十大技術轉移優秀案例”。
姚佳烽介紹,這款形似智能運動腰帶的設備,以多電極陣列布局、彈性可伸展繃帶設計為核心,不僅突破了傳統CT(計算機斷層掃描)、MRI(磁共振成像)的靜態成像局限,更以“床旁可視化”的便攜優勢,為慢阻肺、哮喘等近億患者帶來無創、實時呼吸監測的新體驗。目前,該設備已在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、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院等17家三甲醫院投入臨床,并用于甘肅、貴州、河南等地多家社區醫院的慢性肺病篩查,累計服務超2萬名患者。
讓肺部呼吸“看得見”
傳統的肺功能檢測依賴醫生的經驗判斷,而CT、MRI等設備雖能提供影像,卻存在有輻射風險、設備笨重、成本高昂等問題。姚佳烽介紹,團隊研發的這款成像儀,通過電阻抗斷層成像技術(EIT),在患者胸廓表面布設16個柔性電極,可以實時捕捉肺部通氣區域的電導率變化,并將數據轉化為動態圖像,“就像給肺部裝了一個‘實時監控攝像頭’”。
設備多電極布局設計讓它“耳聰目明”,能捕獲更全面的生物阻抗數據,大大提高了測量的準確性和可靠性。該設備通過算法解析電阻抗信號,并融合生物流體信息,可以清晰顯示氣流在肺葉中的分布、流動異常區域,甚至能捕捉細微的肺泡通氣不均的情況,為早期肺纖維化、慢阻肺急性發作提供預警。
“我們的設備不僅可以實時監測肺功能,還能根據監測結果自動調整呼吸機參數,減輕醫生的負擔。”姚佳烽說,這一技術實現了手術過程中肺功能的自動化監測和調整,大大提高了手術效率。
相比進口設備,國產成像儀體積縮小80%,重量僅300克,并且支持云端數據分析,可自動生成肺功能評估報告,大幅提高基層醫院診療效率。此外,繃帶式設計可以適應不同體形,兒童、老人佩戴舒適,單次檢測成本僅為傳統設備的1/10。
9個月攻克首代樣機
“我國40歲以上慢阻肺患者近1億人,但肺功能成像儀長期被國外壟斷,進口設備售價高達140萬元,并且操作復雜。”2016年從日本回國后,姚佳烽親身感受到國內外高端醫療裝備領域的巨大差距。
為改變這一局面,2016年開始,姚佳烽帶領團隊帶著EIT的初步構想,開啟了底層技術研究。起步期買不起國外昂貴的電阻抗研發設備,姚佳烽就和學生們窩在實驗室里,繪制電路圖、手工焊板、選購元器件、反復調試參數。僅用9個月,他們便攻克首代樣機,實現“從0到1”的突破。
姚佳烽坦承,起初團隊聚焦于硬件搭建與算法開發等基礎研究,但并未意識到這項技術的產業化潛力。直到2020年,德國同類設備以“抗疫利器”的標簽進入中國市場,售價高達140萬元,姚佳烽深受震撼并意識到“必須用國產替代打破壟斷”。
然而,研發之路充滿荊棘。首代樣機的圖像重建算法原始生成一幅圖需36秒,遠未達到臨床需求。團隊引入人工智能技術,通過上萬張開源CT圖像訓練模型,將成像速度提升至每秒40幀,達到國際領先水平。
“產業化的那幾年,我每周總有一大半時間在醫院里。今天在江蘇的醫院,明天就‘閃現’到上海的醫院。我們的腳步快一些,設備實現國產替代的進程就快一點。”姚佳烽說。
雖然設備在實驗室表現優異,卻在醫院遭遇信號干擾問題。“手術室里監護儀、呼吸機的電磁噪聲讓設備沒那么精準。”姚佳烽回憶。為此,團隊扎根臨床一線,反復調試硬件頻率與抗干擾設計,最終實現穩定運行。
歷經8年,2023年“可穿戴肺功能實時成像儀”通過江蘇省二類醫療器械創新審批,2024年8月正式獲批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器械注冊證,實現了可穿戴EIT設備的國產替代。
從肺部監測到“全身掃描”
姚佳烽團隊在研發過程中,始終以國產替代為目標,致力于打破國外技術壟斷。他們研發的設備不僅在性能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,更在價格上具有顯著優勢。“我們希望通過技術創新,降低設備成本,讓更多的百姓能夠用得起。”姚佳烽說。
技術突破遠未止步。姚佳烽透露,新一代設備正嘗試將胸阻抗成像與氧療儀、電刺激技術結合,實現氧療-理療一體化。例如,針對慢阻肺患者,設備可實時調節氧療流量;對于術后呼吸肌無力患者,能通過電刺激同步強化膈肌運動。
新一代EIT設備核心部件。受訪者供圖
目前,他們正在與材料學專家合作,開發新的材料以解決電極帶引起的壓瘡問題,并計劃將研究成果應用于產品中。“我們希望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,提升產品的性能和用戶體驗。”姚佳烽表示,“同時,我們也希望通過與更多醫療機構的合作,進一步優化我們的技術。”
團隊更宏大的愿景在于拓展電阻抗技術的應用邊界,目前已布局微流控腫瘤細胞檢測、乳腺腫瘤3D篩查等方向,甚至計劃為航天員設計肌肉運動監測系統。“電阻抗成像的潛力遠超想象。”姚佳烽表示,“未來或許只需一件智能衣,就能完成全身器官的實時‘透視’。”
在這條創新賽道上,姚佳烽始終懷著科研報國的使命感。“科研不僅要發論文,更要解決實際問題。我們就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打破壟斷,為國產醫療器械的發展注入活力,讓更多患者受益。”
本文鏈接:http://m.020gz.com.cn/news-8-3025-0.html柔性繃帶讓沉默的肺部“說話”
聲明: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,不代表本站觀點,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。天上不會到餡餅,請大家謹防詐騙!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。
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點擊瀏覽器下方“”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“
”按鈕
點擊右上角QQ
點擊瀏覽器下方“”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“
”按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