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廣網韶關2月22日消息(記者官文清實習記者馮筱雅)雨水后春耕正當時,廣東韶關翁源縣鄉村振興種苗繁育中心的自動化播種車間內,一顆顆蔬菜種子在自動化設備的帶動下,先后歷經混合基質、壓穴、播種、澆水等工序,再順著傳送帶運輸到各個大棚中。在科技的賦能下,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耕備耕圖景徐徐展開。
韶關市翁源縣鄉村振興種苗繁育中心(央廣網發實習記者馮筱雅攝)
“眼前這條循環自動化育苗生產線采用立體式運作,能更大程度節省土地資源,模擬作物生長生態,并實現水肥藥一體化,精準培育,提升種苗成活率。”粵北地區鄉村振興種苗繁育中心相關負責人鄭桂林表示,基地根據粵北地區的種植習慣,采用新技術培育壯苗、好苗,各式各樣的品類有二三十個,全方位保障春耕生產開好局、起好步,為全年農業生產注入強勁動力。
據介紹,該種苗繁育中心系廣東全省首座立體式智能化全自動育苗溫室。目前,基地年產水稻育秧6萬畝,蔬菜5萬畝,年產值超5000萬元。
育苗大棚內種苗茁壯生長(央廣網發實習記者馮筱雅攝)
如今,這座“種苗工廠”已實現“工廠化”種苗繁育,自動化播種車間的工人們只需要將基質倒入機器當中,并及時補充穴盤,就能完成自動化播種。鄭桂林告訴央廣網記者,后續將會在當前基礎上增加機械臂,之前需要四個人來操作的機器,未來將可以實現全自動化的播種。
工人在自動化播種車間開展工作(央廣網發實習記者馮筱雅攝)
自動化播種機器不僅省時、省工,播種質量也因此得到了提升。鄭桂林介紹,機器內部置有一個智能檢測裝置,在保證速度的同時能保證穴盤播種的準確率達95%以上,提高種子整體的發芽率,為選苗育苗節省了時間。
在中心各個大棚內,記者還看到了許多根據市場需求培育的優質種苗,以及部分通過嫁接以適應不同土壤環境的種苗,它們皆在工作人員的悉心照料下茁壯成長。
嫁接室內工人在嫁接種苗(央廣網發實習記者馮筱雅攝)
嫁接室內,穴盤中健壯的水瓜苗已經剪莖,工人們刀片削掉苦瓜苗的側葉,利用透明的小夾子使二者完成嫁接。據介紹,這是當地與廣東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共同引進的全新嫁接技術,將兩種高質的品種嫁接在一起,能提高整體的存活率。
種苗完成嫁接后,將送入育苗溫室大棚得到“呵護”。央廣網記者了解到,該育苗溫室大棚內配置了自動內外遮陰、取光、自動噴灌、施肥等自動化系統,打破氣候變化和農業技術水平帶來的限制。
育苗大棚內工人在搬運穴盤(央廣網發實習記者馮筱雅攝)
鄭桂林介紹,相比傳統育苗,使用自動化、嫁接、大棚育苗的種植成本可顯著降低,且種苗更茁壯易存活,并能有效預防倒春寒的影響。在科技的賦能下,種苗抗性好、產量高、品相好,還能減少種植成本,有效提高農民的收入。
本文鏈接:http://m.020gz.com.cn/news-4-2750-0.html不誤農時不誤春 廣東“工廠化”種苗繁育備戰春耕
聲明: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,不代表本站觀點,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。天上不會到餡餅,請大家謹防詐騙!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。
上一篇:蘇州北站綜合樞紐工程開工建設 打造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
下一篇:春耕春管正當時 共繪豐收好圖景
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
朋友圈
點擊瀏覽器下方“”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“
”按鈕
點擊右上角QQ
點擊瀏覽器下方“”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“
”按鈕